——杨丽春:“舞动”生命的激情
2012年4月5日 贵阳新闻网
在充满温馨气氛的访谈室内,杨丽春与来访者交流。
杨丽春说:“我的工作就是将阳光带进来访者的心里,照亮他们,温暖他们。”
杨丽春在“导演”心理剧。
对话
记者:在许多人眼里,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很神秘、很独特的职业,你对此有怎样的感受?
杨丽春: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排除困扰,最终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心理咨询师在助人的同时,也可以自助,用心理咨询的知识与技巧,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对教育子女、处理好家庭关系等等都有很好的帮助。
记者: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和能力是什么?
杨丽春:最重要的品质是对生命的尊重。在咨询师面前,每一个来访者都是鲜活的生命,生命遇到困难,需要咨询师陪伴走一段,这与他们的富裕、贫瘠、社会地位高低都无关。
记者:心理咨询师在为别人做心灵SPA的同时,自己常常会接受大量的负面情绪,怎样去释放这样的情绪?
杨丽春:心理咨询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经验积累。再者,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个人成长。国外的心理咨询工作者从业前,必须完成100个小时的精神分析、治疗。
生活中我们也会“受伤”,所以我们一样需要为自己疗伤;而且在做个人探索的过程中,自身会有很多感受和经验的积累,这对日后的工作非常有帮助。另一方面,我总是经常被来访者的“渴望走出来”所打动,因此不会觉得自己是被灌了一脑子“垃圾”。
记者:面对工作的重负,心理咨询师怎么解压?
杨丽春:运动是生命之本,是保持青春活力的最佳途径。运动是一种主动的休息,可以让你疲惫的神经得到彻底放松。
生活的丰富多彩,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是让生活轻松的诀窍。下班后学点好玩的技艺,可以让你忘掉工作压力,有效地保持心理健康,陶冶性情,以更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事业中去。
记者:听说你接待过很多女性咨询者,她们向你咨询的最普遍的困惑是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去解开这些困惑?
杨丽春:女性面临的困惑大多是婚姻情感及亲子关系。很多女性在婚后一段时间会遭遇种种家庭矛盾:或是生活习惯不一致,或是婆媳相处难,或是缺少共同语言等等,虽然看似生活琐事,但确实影响了夫妻间的和谐。
在美国,准夫妻常常会做婚姻咨询,咨询师会告诉他们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才适合结婚,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婚后的危机。
成功的婚姻一定是有足够的爱与包容。女人出嫁,她嫁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还嫁给了男人身后的整个家族和社会关系。女人在得到别人的儿子的同时,除了接受这个男人的个性,还要接纳男人的家族、朋友,这样会给女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足够的爱、感恩与包容,才能维护好家庭系统,形成良性循环和理想的家庭氛围。
记者:很多事业成功的女性,家庭生活却并不成功,以你的经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什么?
杨丽春:事业成功,家庭未必成功;事业不成功,家庭成功的可能性则非常小。因为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过渡、变化、反传统、多元化的社会状态下。过去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几乎被现代生活打破了。如果有女人找了个能干丈夫,就认为不需要自己做什么事业,只要在家做全职主妇就可以,这样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应该把事业作为家庭成功的条件之一,作为重要的基础。
记者:你认为现代女性应具有怎样的特质?什么样的女人更有魅力?
杨丽春:女人应具备温柔、含蓄与幽默、自信的特质。女人的魅力有内在的表现和外在的表现。内在的魅力是在言谈举止、待人处事、生活品位上,体现出女性特有的修养和气质。不同的女性可以体现不一样的魅力,有的温婉如春,有的烂漫如夏,有的有着秋的成熟丰韵,有的是冬的冷峻高贵。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必定是内在和外在的魅力兼具,当然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是可以慢慢地修炼提高。最根本的内在魅力要从提高道德修养做起,在此基础上再去提升个人品位和气质。
记者:你解开了无数人的心结,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上过难解的心结呢?如果有,你是怎样去打开这个心结的?
杨丽春:有过。打开心结,我有几个关键词:面对、接受、放下、前行、自在。
记者:作为一个成功女性,你怎样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杨丽春:因为工作繁忙,我与丈夫、儿子经常是两地分居,因此对家庭我要有双倍的付出,比如说跟他们作充分的沟通,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尽管工作经常让我身心俱疲,但我仍然坚持每月回去陪伴家人和孩子,做回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享受亲情滋养,家人是让我能将这份事业坚持下来并能坚定走下去的根,我很感激他们对我的付出和包容!
记者:作为心理咨询师,你一定特别懂得与别人相处的艺术。就以教育孩子来说,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你的经验?
杨丽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对他的教育方式一直是陪伴、理解、共情、支持。当孩子和我的意见不一致,或是他犯了错误,我不是首先进行指责,而是先站在他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再与他沟通,分析原因,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告诉他应该怎样做。
在我的咨询者中,不少人都对教育孩子感到苦恼、困惑。我在与这些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多数人对待孩子往往是控制、替代、指责的态度,缺乏沟通。这往往会让孩子反感而不愿和父母交流,不信任父母,这样的家庭氛围不利于孩子成长。
这几年我虽然经常在异地工作,与儿子见面的时候很少,但我仍然保持与儿子的沟通。我最大的安慰是,儿子在成长的路上快乐、健康,而且独立。前年儿子高考前,我与儿子通话希望回去陪他,但他说:“那你的工作怎么办,妈妈,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后来儿子如愿考上了他理想的大学。
记者:你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杨丽春:好好打扫一下房间,让自己的家变得干净舒适;和家人享受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与家人定期出去旅游,晚上读读诗歌散文,听儿子弹弹钢琴;或上一节瑜伽操,让自己彻彻底底地放松,身体和心灵回归平静,达到身心和谐自在。
记者:请说说你生活中难忘的经历。
杨丽春:在深圳的一所小学教室,在我的心理剧工作坊中,一位北大心理学博士将他内心深藏十八年的生命故事奉献出来,当治疗工作坊结束后,他这样描述:“就是那次的心理剧,引领我走出了生命的困顿与悲伤,疗愈了我十八年的创伤。”我很感谢他对我的极大信任,正是这场剧,让我将西式和本土的治疗技术融为一体,并获得了成功。这个经验对我的意义是重大的,我希望将心理剧在中国本土化。
印象
坐在阳台上,耳边是轻柔的音乐,案几上放一杯茶,面对小院的一池生机,捧一册散文细细品读……这是心理咨询师杨丽春的业余生活场景。难得偷闲一天,她在家中尽情享受着独处的惬意。更多的时候,她不是在做个案,就是在导演“心理剧”,为咨询者打开心结。
作为我省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师第一人的杨丽春,原本是学教育出身,走上心理咨询的道路,与她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童年时任高校领导的父亲因“走资派”的帽子挨批斗、红卫兵抄家的情景是她心上的伤痕;后来还未成年的她突然面临父母相继去世,又在她心上增添了新的创伤。成年以后,杨丽春希望自己走出人生的阴影,便开始关注心理学领域。
2001年,国内恢复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杨丽春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师资格。之后,她返回从小生长的贵州,将自己的事业扎根在这里。她整合国际“心理剧、音乐剧、螺旋剧、社会剧”的精髓,形成了适合于中国本土的“心理剧”治疗技术。
心理剧是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于1925年在纽约创立并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性的一种咨询形式。在西方,心理剧都是在舞台上演出,有灯光、布景。而杨丽春的心理剧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无论怎样简陋,她都可以导演心理剧,让经历过她的心理剧治疗的人都对生命有了全新的体验,舞动起生命的激情。她的心理剧为不少有心理障碍者治愈了心病。
五颜六色的彩绸、彩纸、卡片、画笔,都是杨丽春心理剧的道具,在音乐体验中,杨丽春以亲切的表情,轻柔的话语,引导着学员们进入一个又一个情境中,随着学员的反应来引领、导演。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起都是随机的、不可预知的。
曾见到杨丽春导演的一场心理剧,来自全国的10余名学员与咨询者围坐在一起,杨丽春先给他们放自己她事先收集的音乐,目的是“用音乐牵引出故事”。当那首《不是寂寞才想你》的旋律响起,现场的不少人都被触动了,一些咨询者开始流泪,有的想起了与亲人的离别,有的想起了对儿女的歉疚。他们中一位反应特别强烈、有着“心伤”的咨询者被大家推选为这场心理剧的“主角”,“演出”正式开始。
在“剧”中,杨丽春运用场景,重现了这位“主角”过往的创伤经历,她通过各种技术引领“主角”从过去回到现在,将“主角”长期埋藏在内心的情景带出来,以释放情绪压力。这场心理剧将结束时,只见“主角”原谅了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和“亲人”们一起乘着幸福的方舟,驶向了美好的彼岸……这一场景,让现场“观众”感到,“主角”有了面对未来的勇气。
“丽春老师通过音乐、绘画以及丝巾色彩等力量,连接出我们内在的圆满,她创造强有力的能量圈,种下了主角改变未来的心锚,达到了禅无字、爱无言、家无碍、友无伪的境界。她的每场剧都演绎得如此清晰与完美,除了她精湛的技术,更见证了她的人格魅力……”“这是一场丰盛的学习大餐,每一天我们都享受着心灵的SPA”,学员们情不自禁地赞叹。
“爱与包容是治疗心伤的良方。”杨丽春说,自己和不少心理咨询师都曾经历过被心理困惑折磨的痛苦,因此他们特别理解、包容有心理困惑的人,也更加热爱这份为别人解开“心结”的职业。
杨丽春不仅对咨询者接纳、包容,对朋友、对家人也以理解、关怀来传递温暖。由于她每天要做个案,还经常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心理剧导师师资培训班上课,在家的时候很少。怀着对家人的歉疚,杨丽春尽量弥补自己的亏欠。每个月,她定期回家陪伴丈夫和孩子,为他们买衣服、做他们喜欢吃的饭菜。每次出发前,都买好家人喜欢的食品,分类包好,在外地天天打电话回家叮嘱家人按时吃饭。每年,她还要安排一次全家的出游,与家人分享快乐。
在朋友们看来,杨丽春这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特别懂得别人的心理,一定比普通人更善于经营婚姻。杨丽春说,她很注意与家人的沟通与交流,特别重视相互间的理解,但并不会刻意去揣摩对方的心思,而是更多地去维护家人的自尊,给他们自由的空间。
沟通、包容、给予、理解、接纳、感恩,是杨丽春事业与生活的词典中出现最多的词。这些,让人感到了她内心的温度。
▲人物档案
杨丽春:女,中共党员,副教授。全国科管委涉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高级私人心理顾问》副主编、《心理剧导师》教材主编。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师;美国内申大学客座教授;爸妈在线心理剧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签约高级心理咨询师;中国企业EAP专家委员会委员。心理导师、婚姻情感咨询师高讲。世界华人心理学家协会会员;国际螺旋心理剧创伤治疗TSM成员。爸妈在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爸妈在线贵州省中心主任,贵州普惠心理咨询事务所所长;贵州普惠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贵阳市公安局首席心理咨询专家;贵州大学客座教授。贵州电视台“百姓关注”首席心理专家;团中央《知心姐姐》贵州工作站主任;山东网瘾康复贵州站主任。
2009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心理优秀工作者”称号。2011年被特聘为“凤凰网健康频道”心理专栏专家。并荣获2011年度“中国十佳优秀心理工作者”。
著有《心理剧实用技术》一书。
▲婚姻观和爱情观
幸福是一种心态,领悟是道路本身,而不是终点,在你找到适合你脚的鞋之前,请先学会独处。不因寂寞去约会,不因孤独去结婚。要先学会付出爱,去品尝生命的苦涩与甘甜,才会活出生命的光彩,活在幸福中。保持这种心态就能去跳美丽的双人舞,才能彻底解放、自由,遨游在天地之中,成为一个更真更完美的自己。
▲朋友眼中的她
李安平(北大心理学博士、“爸妈在线”副总裁):丽春老师是我学习心理剧的前辈,她持续在临床实务工作中使用心理剧做治疗,是大智慧的杰出心理剧本土导演。更令我感动的是她努力拓展心理剧在中国的疆界,因为在中国大陆能够演绎心理剧的人实在太少,她一如既往的艰难地推行着践行着,她把心理剧看似她的生命。在中国心理剧发展史上她是关键人物之一。
图片摄影 / 本报记者 徐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