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杨丽春主任有感
作为一名记者,我们总习惯于掌握谈话的方向和节奏。而第一次接触心理咨询师杨丽春的记者,驾驭谈话主动权的能力往往被“削弱”。原因是当你与这位女性交谈时,常常会被她岔开的心理话题所吸引,等你回过神来,你已进入她的“局”。
所以,采访杨丽春,是与自己大脑进行一次“博弈”——你要记住自己的使命,而不要任由好奇心被牵引。
虽然如此,相信很多结识杨丽春的人都有同感——和她尽量多聊聊,以此探知自己未知的潜意识。
作为贵州心理咨询师培训行业的拓荒者之一,杨丽春的“粉丝”遍布了全国。从自杀者、同性恋、艾滋病患者、地震灾害致残的儿童等需要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人群,到职场上、婚姻家庭生活中被各种心理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普通咨询者,她一次次让生活的阳光重新回归求助者的心房。每每看到杨丽春从容处理那些有违人伦道德的极端心理案例,让人不由要佩服心理咨询师对被扭曲人性的妙手点拨,更对她们所具备的“心理垃圾自净功能”心生赞叹。
职场外的杨丽春,和所有普通的女人一样,家庭在她心中的分量很重,即使到别的城市打拼,她每天清早仍习惯给老公和儿子一个亲热的“Morning Call”(早醒铃声)。而个性化的服饰和家居饰品、饮茶、读书、与友闲聊乃至闭关打禅,是她忙碌的职业生涯的调味品。
闲暇时光,友人们爱找杨丽春闲聊,谈话虽无目的,其实也有功效——闲聊过后,一缕阳光仿佛照进生活,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已然握在你的手中。你恍然大悟,她的“气场”,你已闯入,你在愉悦的偷闲之中已被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