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老年人是非常需要心理关怀和呵护的,因为他们辛苦了大半辈子,有太多的经历,太多的感悟,需要说出来,有人分享。可惜儿女大了,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很难照顾到老人。“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一出来就迅速蹿红大江南北,就反映了老年人的期盼和年轻人的无奈。爸妈在线无痕迹心理学院副院长谢芳和当地居委会合作,开展赛神仙长寿会心小组活动,取得了初步成功,佐证了老年人更需要倾诉,而这种倾述又能锻炼思维,舒缓情绪,延年益寿,何乐而不为呢?据说,这个小组将连续每周一次地走下去,我们等待着更好的后续消息。丰 柯
2010年12月30日,这是个已是年底的日子,南京的冬天是寒冷的。早上我迎着刺骨的寒风出门,心里还一阵担忧,天气那么冷,各位老人会不会不方便出门,或者也不愿意出门了呢。我的包里装着一些暖宝宝贴,准备给来参加活动的老人们做些保暖功夫,也将我的一丝温暖的关怀带给他们。
活动预备在9:30开始,79岁的黄华阿姨提前半小时来到会场,,我关切地问:冷吗?谁知黄阿姨一边说着“热啊”一边解开大衣的纽扣,同时观察着场地内我们提前布置好的一切,眼光中分明透着新鲜、好奇和期待。我说:“喝杯热水吧”。黄阿姨连忙摆手:“不啦,年纪大了,喝多了水,待会总上厕所,会耽误事的”。多好的老人啊,宁可自己忍耐些,也不愿为别人增加一点负担。其实,我们身边这样的老人又何止她呢。
9:30前,20位参与者陆续到场,其中:男5人,女15人;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52岁;平均年龄67岁;70岁以上9人,60岁以上16人。随着我们的自我介绍、对本次赛神仙长寿会心小组活动特点的解释以及活动纪律要求的布置,各位参与者的脸上都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他们说:原来可以这样轻松地活动,从未体验过,真不错。因为人数较多,活动分2个小组进行,每组10人。
为了营造轻松温馨的活动氛围,以带领大家做手指操作为小组活动的开场。接下来,每位成员向大家介绍自己:姓名、名字的由来、意义、年龄、属相等等。
64岁的郝郑玉说,自己出生在郑州,所以爸爸用了一个“郑”字,而“玉”字,即代表着是爸妈的宝贝,说着脸上有了少女般的笑容,甚至还带着一丝羞涩。我们大家都被她感染了,每个人的头顶都笼罩着父辈们温暖的光环。
65岁的何德渝阿姨说:我的名字中“德”是按辈分取的。而“渝”字是因为当年重庆解放了。爸爸给我去这个名字,我很喜欢,我爸爸是个很有文化的人,性格非常好,我的性格与为人方面受父亲影响很大……言语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无尽相思。
78岁的林炳南也带着欢喜的笑容介绍了自己、介绍了自己原来的有6个兄弟姊妹的大家庭。当带领者鼓励某一位勇敢者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时,他率先讲出了自己的困惑——自己的家二十几年前拆迁过一次,当时年轻,还在单位上工作,也没觉得有什么困扰的。可是今天,已是一个78岁的高龄老人的他,又要面临一次拆迁时,真是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不知道将来具体的搬迁位置?不知道将来的房间有多大?不知道搬迁后是否还会遇到老邻居?不知道将来的生活是否方便?医院近吗?菜场近吗?更不知道自己将来的生活会变成啥样子?等等,无数个“不知道”困扰着老人家。其实一切都是对未知的焦虑。组员中66岁的姚绍苏阿姨刚刚有过拆迁的经历,也曾经像林炳南老人那样的焦虑不安,于是她毫不吝啬地将自己如何应对、如何走过来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另一位68岁的冯普生老人说:我的爷爷是佛教徒,所以给我取的名字中“普生”是“普度众生”之意,受爷爷的影响,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大事件时,心态尽可能坦然些,我就当拆迁是老天安排的(因为自身无法改变),于是我更容易接受现实……林炳南老人似乎明白了些,缓缓地点着头,眯着眼睛还在细细的思考着大家的发言,但整个人的神情已经放松了……
接近尾声,让大家谈谈参加本次活动的感受,52岁的钱丰珍迫不及待地发言了:我是今天这里最年轻的,刚退休不久,有幸参加了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有个说心里话的地方,感觉很好、很开心,我以后还要继续来。73岁的黄慧芳阿姨说:我自从退休后,觉得自己老了,没有社会价值了,没用的人只能在家慢慢老去。可是今天,我真的很激动,我能来参加这样的活动,让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忍不住流泪),太感谢你们,能组织这样的活动,把老年人聚集起来,我们有地方讲心里话了;62岁的韩荣芝阿姨快人快语:我今天又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太高兴了……
活动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结束,大家临别前互相击掌,邀约着下次的相见,一个简单的动作让我看到相互间心灵的吸引。
201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