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和刘丰生的认识只是在西安会议上的一面之交,而在他的推荐下,我有了怀化一行,也有了无痕迹被爸妈在线怀化家人们的认可,也有了此次无痕迹能在怀化监狱的成功运用,我知道,这些都与刘丰生的努力分不开的,他之所以能够对无痕迹予以充分的认同并在应用上胸有成竹,和他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分不开的。我一直等待他给我一个感悟,这一定是一篇能打动人心的感悟。果不其然,他用日记系列的手法写出来了。我什么都不要说了,还是无痕地静悄悄地细细品读吧!丰柯
无痕日记系列之一——《大爱无心》
丰柯老师在讲授《无痕迹心理咨询理论》的时候,喜欢以“字”会心,如:人、生、父母、关系、爱、愛。
“人”字有两笔、凡事有两面;“生”如牛耕“地”、哪能少辛苦;“父母”字中“×”与“√”,子女可自悟;“关系”圈天地、元气腹中留;大爱无心“愛”与“爱”,言行和顺了无痕。
理解了这些字的象形意义,就理解了“人之初”、“人之性”,因为这些字不是咱自己发明的,不是咱有意让它这样象形示意的,因而学员悟到的无痕,就有了“天意”之感,自然之美。
大爱无心,是无痕迹心理咨询的真谛,愿与诸子共勉。
无痕日记系列之二——《无痕的推拉》
多少年了,自娱自乐是大多数心理咨询师的心中绝活,我,也不例外。
学习、学习、再学习,心理咨询师的七彩梦,曾在空中闪现;落地、落地、再落地,无痕心理咨询的人本观念今入大地扎根。当自己怀里揣着各种心理培训证书在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候,《爸妈在线》来了;当自己还坐在心理咨询室的摇椅上彷徨的时候,丰柯来了。无痕迹心理咨询理论带来了无痕的“推、拉”。
做个体心理咨询,曾让自己沾沾自喜。然而,咨询室里的疏导,就象是温室里的育苗,可以顺势移栽知时节、不能逆时出稼御严冬;尤其是,新时代新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来去无痕,更让各路“心理之神”在咨询时有招无式。而无痕迹心理咨询理论出山,顺应时代特征,对咨询师和来访问团队进行了无痕的“推拉”。
首先,毫不留情地把心理咨询师“推进”了现实中的团体生活圈,大爱需要入世修炼,不能呆在山庙里当和尚;然后又“回拉”了一把,让咨询师退居二线,只做陪伴师,让生活中的主角永远做主角。同时,客气地把来访者“推进”准现实的团体生活圈,进行“心理回荡”,对着“魔镜”洗澡;当大家卸掉心中枷锁、剥出神秘面具,彼此从“魔镜”中照见自己的阴影而无助时,又“回拉”了一把,让大家感悟大道之理:之所以有今天的阳光,就是因为有昨天的黑暗。。。。。。
“说自己,真体验,我保密,我安全。”
如果说,无痕迹心理咨询理论对咨询师的“推拉”是“自私”的小爱,那么它对来访团队成员的“推拉”,则称得上是“无私”的大爱。无痕的“推拉”,无数爸妈的心。
无痕日记之三——《小无痕,大无痕》
5月19日,我们第一次使用无痕迹心理咨询技术对在押犯人进行团体咨询。这次活动与平时实操不同的是,咨询对象不是主动求助的人员,而是特选的36名服刑人员,咨询性质是“被咨询”。同行们都知道,除危机干预之外,被动咨询是心理职业行内公认的咨询禁忌。然而,无痕迹心理咨询技术的应用,却给监狱管教、服刑人员和我们咨询师们带来了满意的收获。
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因为来访团队的主体性质不同,我们最初的无痕迹心理咨询标准方案被对方否定了。经过大家讨论分析,我们根据具体情况把“无痕迹”的意义加以提升,直接采纳监狱领导的咨询主题,让领导们首先感受到“无痕迹”的魅力。经过精心设计,以音乐歌曲分享的方式,把主题进行无痕式融合,做到“大无痕”。在具体活动中,我们由音乐引导自然入题,坚持让学员自己做主角,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学员在说自己的故事时,彼此之间的启示间接起了作用;小组场内的信息,任何一个当事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在需要自主取舍。也就是说,个人自主,是无痕迹的基础;做自己,是无痕迹的目的。这就是“小无痕”的精髓。
总之,无痕迹心理咨询技术,应随来访者的咨询性质进行无痕式调节。对个人主体的会心小组可以取上善若水,让其意识自由流畅,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做主人的内在力量;在等待、陪伴、分享、转化中,认识到是自己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而对以单位为咨询主体的小组(个人相对被动)则有必要与单位领导共同探讨、提炼主题,让单位领导和小组成员同时感受到:他们是活动的主人,是他们自己解决了内部的事情,是员工的真实、真诚、真情主动改变了单位的内部世界和自己的命运,而咨询师只是员工互动时的临时陪伴。
艺术是有生命力的。无痕迹心理咨询技术,只是无限中的有限,是无为中的有为。把艺术做为自己的职业理念时,更需要上善若水,随遇而变,小亦无痕,大亦无痕,上善行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