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任何学习培训,其效果不一定只在当时,重要的是学习者要长期地去思考、去探究、去讨论、去拓展,让培训生发出无穷的后效应,这是教和学的至高境界。我们的成员学习热情高涨,讨论在继续进行,成长在持续生发。奉献学员们的第二集感言,供朋友们分享。
爸妈在线汉中中心 侯汗擎
你觉得呢?
杜琳
刚刚参加了贺连津老师的催眠培训的学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老师的这句口头禅:你觉得呢?
年轻的时候,我经常会用这样的词语说话:“我认为......”“我觉得......”“我想......”“我感觉.....”“我希望....”“我喜欢.....”等等。这些以“我”为主语的句子,经常出现在我与别人的交谈中。那时候,我年少轻狂,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以后也可以像书里那些英雄那样的生活,更可以像他们那样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所以比较主观,也总是很冲动。
当然,主观和冲动的结果,就是讨的很多朋友与同事避而远之。我有自己的优势,当然也有朋友,但渐渐的,朋友却一个个的远离了我。与我一起共事的同事们,由于天天在一起,矛盾更多。那时我总以为自己出生在农村,缺乏社会背景,所以得不到尊重,遇到不愉快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偷偷的生闷气。渐渐的,在人际交往上慢慢的远离了大家,甚至不能和同事们正常的来往。后来甚至影响到了工作,因为已经不能跟同事们相互协作了。
2009年7月,我参加了西安大康心理咨询师的三级培训,在老师们和各位同学的引导和激励下,我渐渐的感觉到:我总是不愉快,甚至在交往中不自在,并不是别人的错,而是我的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下意识的慢慢改变着自己。直到那天听到贺老师的口头禅,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真的是我错了!因为我总是将“我”放在前面,总是在注意“我”的感受。
我知道,贺老师之所以常常会将“你”作为主语,那是需要一定修为的。我不知道这样的修为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但我相信,既然我懂得了,总有一天,我会达到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像贺老师那样脱口而出:你觉得呢?
方艳萍的感言------感悟爱心催眠
2010年元月9、10日,有幸在汉中爸妈在线中心参加了侯老师主持的《贺大师催眠爱心呼唤》感触颇深!最重要的就是:我已经学以致用啦!而且效果非常明显,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
至今,我的耳边仿佛还有贺大师和风细雨般的催眠导语......气质非凡的慈爱目光。使我明白了许多哲理:讲话不一定非得大嗓门!既损伤嗓子还不见得有好的效果。与家人或朋友交谈也应该柔声细语适当“催眠”。给学生讲课也适当放慢语速,利于接受和感悟。尤其是给那些单亲、留守学生做心理辅导时用上贺大师的催眠爱心呼唤,简直妙不可言!既解决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又培植了他们美好心灵,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真是一举多得啊!
在次,请允许我由衷的向爸妈在线总部、向贺老师、张老师和侯老师等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礼!永远感恩您们搭建平台,传经送宝,滋养我们茁壮成长!
燕振龙感言---生 活 是 源
——贺连津、张红艳老师催眠培训感言
2008年,在我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认证考试之后,我钻研心理咨询的热情很快因为催眠不断升温,而后又突然的冷却;2009年,在李中莹的NLP推广课程上,我第一次相识张红艳老师,贺连津老师,并随同两位老师第二天在咸阳城市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参加了他们的催眠体验。我对于心理咨询、对于催眠的那份内心的骚动开始再次的不安。2010年的新年伊始,又在爸妈在线汉中市心理咨询中心,能与两位老师相会,参加他们的催眠体验和培训,也许我该说,这一切恐怕都有冥冥之中注定的成分,恐怕都是缘分。
2008年,我接触了很多考试焦虑的孩子,因为在意识层很难解决他们的问题,所以我在网络上拜师学习催眠。一方面由于远程教学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由于我总是无法进入状态,无法感受和体验到老师引导的状态,所以当时很多东西不能理解。周六周日参加贺老师的催眠培训,亲眼目睹贺老师现场示范,一下子很多东西豁然开朗。以前在网络上学习,很多东西我理解的总是比较教条,老师当时对我就有点拨。
可是由于缺乏真实可观的例子,所以尽管口头上我认同老师的说法,但实际上我认同的却是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次培训中,贺老师灵活多样的催眠诱导,即景即情式的催眠引导,娴熟而老练。我再一次深谙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一门学问,一门技术,都应该是灵活变通的,而不是教条和僵死的。对于不同的来访者,我们可以选用不同的诱导方式;催眠的诱导词可以根据求助者的情况和现场因素灵活多变;甚至包括催眠引导开始的部位,我们都可以根据实践,不断的去调整,去探索。
没有哪一个学派唯一的正确,没有哪一个大师唯一的正确。也正像侯汗擎老师所言,我们要博采众长,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扬弃。再仔细地去想,生活中的什么事情又不是这样的呢?干工作、交朋友……生活没有一个现成的、教条的公式可套可用,一切都需要我们灵活的应对和处理。所以我要说:无论学习什么,当然包括催眠,都不能孤立的去学,生活才是一切学问的源泉。学什么我们都要善于钻进去,爬出来,方能达到一定的境界。
再说贺老师在催眠中娴熟的程度,对来访者的准确把握与共情,对现场的灵活处理、结合当地人文风情的催眠引导……这一切都并非单纯学习催眠的结果,而更多的恐怕是多年来多种知识学习和生活积淀的结果。谈到生活积淀,我不由想起想起贺老师的那句启发式的问话“你觉得呢?”这样一句话,从教学的角度讲,具有启发他人、循循善诱、结论开放等许多的优点。
可从生活和做人的角度讲,却展现了贺老师淡化自己、强化和突出他人的人格魅力。可能有人会说,做咨询不就是要求这样嘛,贺老师还不是在咨询中学习的结果。即便是这样,我也要提请朋友们想一想:你能像贺老师那样,把别人、把咨客置于首位吗?你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吗?我冷静的反思自己,恐怕我个人在这一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好的。在学校日常的教学中,我不免很多时候在压制学生、突出自己;在咨询中,我不免有时候很难静心的去体会和理解来访者,很难放弃个人已有的主观经验。
我常常反思:觉得个人内心有被压制而未能释放的情结,所以那个“自我”难免在很多时候“呼之欲出”;所以我也就常常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注意克服自己那个“自我”过于强烈的欲望。我们每个人内心总会有一些情结深埋在那里,不处理必然要影响我们,有时候非我们个人意志所能控制。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处理,去完善。
陈建明老师也曾在培训的现场感言:我们学就要学贺老师深邃、博大的思想,而不是学习他操作的具体环节。陈老师的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但同时我想陈老师强调了“宏观”,却没有太多的体会“微观”的东西。其实一次完美的催眠,真正的精髓我想应该在于微妙而精细的技巧上,这也恐怕正是大师功力的体现。而微妙而精细的技巧,一方面需要在不断的催眠实践中不断的练习,琢磨;更重要的我认为还是要在生活中不断的去修炼和积淀。
这仅是一次催眠培训带给我们的感受。联系实际想想,很多的咨询师拿到证书,真正接触案例和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为数并不多。当我们总是为不能接受系统的理论、流派的培训而苦恼的时候;总是为不能真枪实战,大干一场而气馁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时候却忽视和忘记了我们身边的生活,不屑于从身边的生活去学习,去修炼。所以当身边的同事、朋友,把我们当做心理咨询师向我们请教一些现实的问题时,我们倒是束手无策。当我们有一天真正接触大量的案例,投身咨询的时候,我们又该回头补上“我们今天的生活”这一课。
所以我常常在想:学了心理咨询,不一定要先想着帮助他人。学了她,首先要把她融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连接到我们的日常小事中,要让她完善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这才不失我们学习的真谛!我们当初的投入,才会有永远不亏的底线!
愿朋友们珍视生活之源,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觉察,在生活中洞察,美化我们的生活,修炼和完善自我,快乐并成长着!
与朋友们共勉!